联系人:庄志伟
手 机:15962689463
邮 箱:626721770@qq.com
网 址:www.bag-pp.com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许创业 潘凌霄 刘忠)比亚迪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在全球供应链遭遇危机、“芯片荒”及其上游原材料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各地车企的时候,比亚迪凭其深耕多年的垂直一体化优势突破重围,逆势爆发,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梯队。被网友称为“神秘东方大厂”的比亚迪,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切的?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说技术创新驱动了比亚迪的发展,那质量则为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支撑着这家万亿市值新能源车企的,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多次强调:“比亚迪不只做汽车。”事实上,造车并非比亚迪起家的业务,比亚迪安身立命的基石和起家的第一桶金是消费电池业务。而王传福本人也是货真价实的冶金物理化学领域的科研人才,曾发表过数篇学术论文,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
时间拉回199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王传福来到深圳,担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那时的深圳,价格高达2万多的“大哥大”异常火爆,市民争相购买。而王传福却看到了消费电池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决定放弃国企的“铁饭碗”下海。于是,199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布吉成立。
刚起步的比亚迪,确实跟车没关系,是一家专心生产消费电池的公司,王传福把目标瞄准了当时最成熟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世界工厂——中国台湾,而比亚迪凭借卓越的品质和“美丽的价格”,从当时还是全球第一的消费电池制造商日本三洋手里成功抢走了台湾最大的客户。而仅两年时间,比亚迪就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厂成长为一个迅速增加的中型企业。
2002年,比亚迪郑重进入半导体行业,开始研发芯片。随后,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索尼、苹果、华为、小米、联想这些曾经和现在的电子消费产品巨头陆续成为比亚迪的客户,比亚迪也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了日本公司的电池市场的长期垄断,在行业里被称为“电池大王”。
但比亚迪的目光显然没有停留在电池领域,而是坚定看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前景,并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2003年,比亚迪在一片质疑声中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踏上了造车的征程。2004年,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第一台电动汽车,而当时的燃油车市场和媒体并不以为然,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多年后 比亚迪真的推出了第一款也是中国第一款真正量产的纯电动汽车。
但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比亚迪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特区精神,使他们仿佛并不受外界舆论影响,而是沉下心做好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获得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比亚迪电动车首次实现了商业化,公司完成了从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产品布局,全方面进入新能源行业。此后,比亚迪又先后在客车、叉车行业全面布局新能源车,2018年正式对外发布比亚迪IGBT4.0,代表中国电动车行业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至此,比亚迪也掌握了新能源汽车“CPU”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
目前,比亚迪最核心的四大业务板块包括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在技术自研的道路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目前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9万人的开发团队,每天专利申请19项、专利授权15项,获得专利金奖4项,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取得授权专利超2.8万项,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鱼池”,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领跑业界靠的是什么?比亚迪汽车品牌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说技术创新驱动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质量则为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为打造优质可靠产品,比亚迪在2007年就创建了以“产品实物质量”IQS为核心的品质评价体系,狠抓产品质量,应用741方略,快速降低索赔故障发生率,2012年索赔质量就已达到自主品牌上流水平;在此之后,比亚迪继续沉淀打磨,从每一个生产环节抓起,将品质目标逐层分解,把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实现整车的高性能,高品质,快速降低索赔故障发生率;应用QG流程,确保能够设计出高安全高可靠的产品;优化整车装配工艺,全方面提升整车做工质量;推行E流程,加强内外供应商质量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比亚迪汽车整车IQS一下子就下降,超越了大部分主流车企的水平,车辆的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2015年,比亚迪引入VOC(客户之声)和TCS(全面客户服务),关注客户之声并从客户视角和需求来做产品优化和品质提升。格外的重视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比亚迪也同样注重服务品质的提升,建立暗访制度和服务评价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力求以贴心的服务,获得更加多客户的信任和认可。2021年,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率先引入NPS体系,NPS是客户净推荐值,NPS越高就说明慢慢的变多的客户会推荐产品给他的亲朋好友,也就会有更多的潜在客户。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比亚迪NPS涨幅185%。
除此以外,从2008年开始,比亚迪基于自身汽车全产业链的多工厂模式,一直在优化自身管理体系,最终建立了以“比、学、帮、赶、超”为驱动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星级评价模型,从体系、制程、产品三个维度评价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营造了内部竞争创优氛围,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不仅是产品质量,人更是核心所在。在比亚迪,强调用文化来经营企业,推行人人都是品质官的做法。在其内部,每个员工都有品质目标,公司会开展品质月、技能大赛、工匠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以优秀的品质文化,提升员工的品质意识和品质能力,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共同参与品质管理和品质改善,用“追求极致”的工匠态度,打磨精品。
一直以来,比亚迪坚持通过建立优秀的品质文化打造高品质的员工队伍,进而做好各项品质管理工作,为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供保障。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凝炼出了具有比亚迪特色的“品质文化123”,其中,1代表一个核心,造物先造人,2代表两大目标,客户满意,全员素养,3代表三项原则,预防为先,严守规则,闭环管理。
2023年10月,比亚迪销量单月首破30万大关。这30万不仅是比亚迪的成功,更是整个自主品牌打响的翻身仗。
王传福曾多次谈到,技术创新是比亚迪的DNA。比亚迪的特色就是重视技术。比亚迪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基础,通过集群式的创新,实现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的大融合。诸如CTB技术、八合一总成,这些都叫集群式的创新,这些技术只有在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下才能孵化,而且这个集成式创新可以自我迭代优化,年年都会有新的技术能赋能。集成式的创新可以构筑比亚迪在电动技术领域的护城河。“比亚迪有了这个技术鱼池,并在这个鱼池里养了很多条大鱼,当市场需要的时候,我们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捞一条出来,投放市场实现产业化。”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也正是在这种集群式创新的孵化下,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创了很多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比如:比如“刀片电池”,它完美地通过了行业最严苛的珠峰级“针刺试验”,终结了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与安全无法兼顾的行业痛点,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抹去,重新定义了电动车安全标准,给动力电池发展提供了另一个思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的发展。
再比如易四方技术平台,它从感知、控制、执行三个维度对动力系统来进行了重构,搭配四电机独立驱动,使得易四方不但可以在爆胎情况下行驶不跑偏、缓慢停止,而且还能轻松实现原地掉头、浮水脱困等能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动力体系,给消费的人带来更好的安全、性能和体验。
这些颠覆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和推广,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其应用、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比亚迪也是首个获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金奖的企业,并且在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MEVC)上,斩获“全球新能源创新技术”国际大奖等。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2023年8月9日晚,比亚迪在深圳全球总部宣布,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世界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现场会上,王传福感慨来时路的不易,2017年到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度地下跌,2019年净利润仅19亿元,但那一年,比亚迪在研发上“咬牙投入了84个亿”。“很多人笑我们,这是在‘烧钱’。当时的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如今站在第500万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现场,王传福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满怀壮志:“世界级品牌是汽车品牌的标志。筑起技术护城河,中国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