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上牌 智慧监管 综合治理——义乌创新叉车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火狐电竞平台 > 进口叉车

全域上牌 智慧监管 综合治理——义乌创新叉车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 产品概述

  义乌市场活跃、物流发达,叉车数量占金华全市的四分之一,不仅数目庞大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而叉车又存在作业区域流动性强、各部门职责不明晰等诸多监管难题。

  今年以来,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协同配合,通过销售环节“抓源头”、作业叉车“全上牌”以及探索叉车“智慧管”等多项工作举措,全市叉车安全规范操作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叉车安全趋于“零事故”,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职责清晰、规范有序”的全链条式长效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一是明晰部门职责,实现分区包干。推动市安委办下发文件,明晰全市各部门职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各自行业工业车辆使用安全进行督查。

  二是依托网格摸排,掌握叉车底数。强化镇街属地管理,依托“四个平台”网格对全市叉车进行摸排,全面掌握管理、使用人员和车辆设备信息。目前共排查叉车3266辆,由镇(街)负责建立信息化基础台账,属特定种类设备监管范围的有1995辆,不纳入特定种类设备监管的有1271辆,特定种类设备监管目录外的叉车由原来的监管盲区纳入到了镇(街)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叉车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闭环合力。开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无证使用、无证操作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共出动检查人员1454人次,检查使用单位638家,检查叉车772台,发现隐患391个,企业自查隐患93个,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02份,做到安全风险隐患100%闭环管理;开展全市工业机动车辆安全专项治理,各镇街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协同部门联合执法,并将叉车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全市安全生产攻坚竞赛,对各镇(街)叉车安全整治工作每月进行督查考核。

  一是盯牢流动作业,实施相关制度。针对叉车作业区域流动性强、场内外转场作业频繁、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实施叉车流动作业全告知制度。企业(个人)需要承接叉车进行作业的,须提前向镇(街)告知作业信息,履行告知程序,并且不得租用无车辆牌照、司机无操作证的叉车进行作业。镇(街)收到转场作业相关信息后,联合有关部门核实,实现精准监管。

  二是组织叉车检验,保障设备安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内使用的场(厂)内工业机动车辆,使用单位直接向检验机构申报检验工作;全市其他区域使用的叉车,镇(街)根据叉车排摸使用情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系检验机构进行配合协调,组织叉车使用单位集中向检验机构申请委托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叉车,对隐患问题督促整改直至检验合格。截至目前,全市共3092辆叉车进行了安全性能检验,其中法定检验1995辆,委托检验1097辆。

  三是实行1车1牌,强化监督管理。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内使用的叉车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驾驶人员取得叉车司机作业上岗证后,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发放车辆牌照(绿色牌照),并将其悬挂在叉车显著位置上。其它区域内使用的叉车委托检验机构检验合格、驾驶人员取得叉车司机作业上岗证后,由产权单位所在地的镇(街)安监部门负责制作发放叉车备案凭证(黄色牌照)并将其悬挂在叉车的显著位置上,实现全市叉车车辆全上牌,强化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共发放车辆牌照3030块,其中绿色牌照1995块,黄色牌照1035块。

  一是利用信息平台,抓牢销售源头。从销售环节入手抓好源头监管,建立叉车检查验收制度、销售记录制度,督促销售单位落实“双告知”制度:一方面,销售单位向每一个叉车购买单位发放《安全管理告知书》,提醒使用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另一方面,销售单位将叉车销售数据实时上传至“一网通管”企业主体自治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倒逼制度落实到位。

  二是安装物联设备,试点智慧监管。叉车智慧物联设备是拥有人脸识别摄像机、GPS+北斗导航、语音报警器等一整套设备和从业人员、车辆两个数据库,具有人脸识别、限速控制、地图轨迹、语音提醒、路径回放等功能。例如,违规操作的叉车一经驶离电子围栏设定的操作区域,或是无证人员操作使用叉车,智慧系统就会实时发送语音报警提示,可以及时制止特定种类设备使用单位(人员)违法违规作业的行为,有效遏制叉车事故的发生。目前,已有502辆叉车纳入智慧监管。

  三是全力推行保险,加强安全保障。与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公司、长安责任保险等保险公司合作,形成以单台保费800元,单人赔偿限额10万,累计限额50万的基础方案。在此基础方案上,还制定了多种个性化保险方案供使用单位选择,为深入推广叉车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已投保安全责任险的叉车数量为1324辆,全市叉车保险覆盖率达到了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