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10月26日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马斌读报10月26日内容

2024-05-30 12:33:39
作者: 案例展示

  这两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嫦娥一号卫星。今天的头条,我们再来说说跟“嫦娥探月”有关的经济话题。

  《中国质量报》说,《“嫦娥奔月”引爆航天经济》。首先,航天题材的邮票、纪念币成为投资热点,尽管现在“嫦娥奔月”纪念币还没有发行,收藏者们慢慢的开始抢购以前发行的航天题材纪念品;其次,航天模型、书籍销售火爆,郑州书商马先生早就嗅出了“嫦娥奔月”带来的商机,提前一个月预定了印有“月亮之上”登月标志的笔记本、塑胶宇航员,准备大赚一笔;第三,像“嫦娥奔月”、“月亮之上”这样的域名、商标早早被抢注,一家注册嫦娥奔月的网站着实沾了一把登月的光,“嫦娥一号”的消息出来后,这个与航天压根不沾边的网站,每天都被无数航天迷误入,知名度大增;第四,带来航天旅游新商机,向普通公众发放卫星发射现场参观的门票,这在西昌卫星中心是头一回,吸引了不少游客,即使没有买到门票,很多“驴友”还是热情不减,采取自驾游的方式,去西昌现场观看“嫦娥奔月”。

  《中国质量报》还给嫦娥探月算了笔经济账,虽然现在针对“嫦娥奔月”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给咱们提供了借鉴,当年,“阿波罗计划”投资了256亿美元,但它同时创造了3000多项新技术,带动了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工业繁荣,综合统计表明,月球探测每投入一美元,产出就能达到4到5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则关注了《“奔月”的民企们》。大到直径50米的射电望远镜天线,小到防爆配电箱,嫦娥一号工程的不少配套产品都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航天领域,很多高科技原材料、元器件,从国外采购成本高,国有企业自行研制时间长,从非公有制企业中采购军民两用产品,成了实惠的选择。航天集团的采购,给高科技民企带来了机遇。

  那么,航天技术离咱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多远呢?《中国质量报》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航天技术能为医院创建无菌环境,原来用于确保宇航员呼吸洁净空气的技术,现在被医院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还能驱除与SARS、天花相关的微生物;另外,航天技术还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渴”,宇航员使用的水循环处理设备,将来能够适用于净化被污染的泉水,达到符合饮用的标准。

  看来,嫦娥探月不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民科普课,更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前几天,洛阳的杜爱红女士生病了,在打点滴的时候,陪护的女儿猛地发现,妈妈打吊针用的是玻璃药瓶,儿女想已经很久没看见过这种玻璃药瓶了,现在人家医院都用塑料瓶了,是不是这家医院的条件不好呀?真是这样就赶紧换一家医院吧。结果一问护士才知道,原来是医院为了替病人省钱,统一改用玻璃瓶输液了。护士说,如果七天住院都用这种玻璃瓶输液,能省100多块钱呢。听到这儿,女儿的心里总算塌实下来了。不过,这个小小的输液瓶里可是有不小的秘密。

  《河南日报》上说,去年年底,洛阳市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当地医院很少能再见到用玻璃输液瓶给病人打点滴的,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塑料输液瓶。那医院这么热衷于使用塑料瓶还另有原因。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利润!那一个小小的输液瓶到底能有多大利润呀?据报道,在当地医院,玻璃瓶输液收费两块五,要是换成塑料瓶装的,就得六块二。按照15%的加价率计算,前者的利润是每瓶三毛三,后者的利润则能够达到八毛,这中间差着一倍还多呢!就为这,医院都同时看上了塑料输液瓶。据统计,去年洛阳市55家医院光输液水就用了大概608万瓶,销售额三千多万,如果全用玻璃瓶的,只需要1700万就够了,中间那1300多万都是患者花的冤枉钱!

  为此,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最近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就是今后医院输液瓶的加价不按百分比计算,而是改为固定加价,这样一来就防止了医院为增加收入而使用较贵的产品。前面咱们说的杜爱红就是这一新规定的受益者。不过杜爱红算是幸运的,因为很多医院暗地里还在使用塑料瓶输液,你一问人家就告诉你,玻璃瓶输液没有货了!利润毕竟比行政命令更有吸引力。

  对此,《河南日报》配发的评论就说,一个输液瓶虽小,但它折射了整个医疗改革的难处。一方面医院要保证有利可图,药品生产商也要最大可能地赚钱,另一方面患者希望降低医疗费用,这里面的矛盾仅仅靠单纯降价是难以完全解决的。要想让老百姓真正受益,还要从医疗体制上多想想办法。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本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